<acronym id="ft86i"><strong id="ft86i"></strong></acronym>

<track id="ft86i"><strike id="ft86i"></strike></track>
    1.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行業新聞
      【品牌故事】解碼滴滴打車:從商標看其創業教訓
      2019-10-13 11:46:49

      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桔科技公司)成立于2012年7月,于當年9月對外推出嘀嘀打車系列手機軟件,包括IOS和Android系統的乘客版與司機版,用戶可以通過應用商店等途徑下載使用。

      “6、9、16、18、20、22、24、25、28、35、36、37、38、39、41、42、43、45”。這些數字其實是滴滴打車已提交的全部商標申請所涵蓋的商品或服務類別。

        但是其先后被兩家公司起訴商標侵權,其中一家索賠金額高達8000萬,讓人不得不關注滴滴打車的商標申請現狀和保護趨勢。

        不過,在滴滴打車快速擴張的同時,其面臨的商標隱憂和知識產權糾紛也不斷上演,那么,從商標保護角度,滴滴打車有哪些教訓值得創業者們汲?從其已有商標申請布局中,滴滴打車未來可能會發力那些領域?

      其中睿馳公司認為小桔公司提供的“滴滴打車”服務,與睿馳公司注冊商標核定的服務內容存在重合,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要求小桔公司停止侵權,將其網站和打車軟件中的“滴滴”字樣刪除,并通過公開媒體消除影響。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推廣,通過應用軟件提供服務已成為普遍經營方式。由于應用軟件的名稱往往比較簡短,可選用的文字、圖案相當有限,應用軟件名稱與注冊商標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因應用軟件名稱引發的商標侵權糾紛也日漸增多。司法實踐中,被告通過應用軟件提供的服務與原告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服務是否構成相同或類似服務,往往成為爭議的焦點。

      為什么是8000萬?

      妙影的計算方式是,從2012年9月嘀嘀打車軟件上線,到2014年5月提起訴訟,這20個月時間里,小桔在資本市場獲得了20多億的融資,這些都是侵權獲利,那么8000萬不過是毛毛雨了。

      “可以說沒有融資,明天滴滴打車就死了,而我們至今也沒有盈利,還是虧本的!北本┬〗壅J為,這是一場惡意訴訟!霸谄鹪V我們之前,妙影公司曾多次聯系我們,要求就‘嘀嘀’商標支付高額對價,遭到了我們的拒絕!

      到底誰在制造混淆

      “同一個時期有那么多的打車軟件,沒有‘嘀嘀’這個突出標記,誰能識別你們呢?即使最后改名為“滴滴”,也還是放不開這個象聲詞。這足以說明,嘀嘀這個文字商標的能量之大!焙贾菝钣罢J為,他們才是商標“嘀嘀”的主人,而北京小桔是未經許可,違法使用!霸缭2012年5月21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批準核發,由我們申請的商標‘嘀嘀’,核定使用類別包括計算機程序(可下載軟件)。而半年后,嘀嘀打車才開始申請圖形、文字組合‘嘀嘀打車’商標。2014年1月13日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駁回!

      杭州妙影說,2011年8月開始,他們就推出了“嘀嘀出行”的下載軟件,后來還有“嘀嘀導航”、“嘀嘀地圖”、“嘀嘀打車”,主要在杭州地區推廣,直到現在也還在持續使用中。

      北京小桔反駁說,杭州妙影的產品“嘀嘀打車”知名度小,消費者根本不會誤認,而且后來模仿小桔公司的圖文設計,以及廣告宣傳語“嘀嘀一下,美好出行”——這些反而是他們在有意制造與小桔公司的混同。



        教訓一:“申請太晚”——產品上線2個月才首次申請商標

        滴滴打車首次提交的商標申請時間為2012年11月28日,相當于在公司成立4個月后、產品上線2個月后,滴滴打車才開始著手布局商標保護。注定會讓自己陷入接連不斷的商標糾紛中。

        

        教訓二:“核準太少”——申請212件商標僅1件獲核準

        商標局網站(中國商標網)查詢結果顯示,截止2015年5月6日,小桔科技累計提交了212件商標申請,申請的時間分布在2012年(1件)、2013年(1件)、2014年(67件)和2015年(143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打車已提交的212件商標申請中,僅有一件獲得商標局核準注冊且處于商標異議程序中。

        這件由滴滴打車2013年3月8日申請的“嘀嘀打車”圖文組合商標(APP標識 滴滴打車)于2014年7月28日被核準注冊,申請保護的商品或服務類別為9類,具體保護范圍包括“已錄制的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軟件、電子出版物、運載工具用導航儀器”。

        不過,商標局網站查詢顯示,該件商標于2014年7月9日被他人提出“異議”,暫時處于“商標異議申請中”。

        教訓三:“品牌脆弱”——六成待受理、超10%可能被駁回

        商標局網站(中國商標網)查詢結果顯示,小桔科技累計提交的212件商標申請,其中,有24%共51件處于“已受理、注冊中”狀態,有64.2%共136件處于“待受理”狀態,有7%共15件處于“駁回復審中”狀態,有3.3%共7件處于“等待駁回復審”狀態,“無效”、“復審被駁回”、“已注冊、異議中”等狀態各有1件。

        黑龍江佰龍知識產權認為雖然滴滴打車已經歷四輪融資且每輪融資后均有大量商標提交申請,但是,截至目前,滴滴打車的大多數商標尚未被核準注冊,滴滴打車商標保護的“孱弱”現狀可見一斑。

        而滴滴打車大量商標尚未核準注冊的原因,除去商標審查核準周期較長外,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滴滴打車自身在商標申請保護“慢半拍”所致。


         從滴滴的商標侵權案例中可以看出,正是小桔公司沒有重視商標保護,才惹來一場又一場官司。注冊商標不能等到企業發展壯大了才開始想起,如果產品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候因為商標侵權而重新名稱就會失去很大的市場機會了。

        從商標保護類型來看,小桔科技已提交的212件商標申請中,共涉及18類,其中,滴滴最為鐘愛四大類別,即:9類、35類、39類和42類, 在其商標申請總量中占比分別達到15.6%、14.2%、14.6%和14.6%,四個類別之和達到其商標申請總量的59%。

        具體來說,9類為“計算機軟件相關”、35類為“廣告相關”、39類為“交通相關”和42類為“軟件設計相關”。

        由此可見,雖然使用滴滴打車需要下載或安裝軟件,但是,滴滴打車還是提前在廣告、交通、培訓、檢測等諸多領域做好了商標布局。

        

        滴滴打車未來趨勢:謀劃“出行”藍圖 布局周邊及延伸服務

        而從商標內容來看,滴滴打車已對共計31個品牌進行商標保護,除去大家已經熟知的“滴滴”、“嘀嘀”、“滴滴打車”、“滴滴專車”、“滴滴拼車”和“滴滴順風車”等品牌外,滴滴打車還布局了“滴滴大學”、“滴滴地圖”、“滴滴導航”、“滴滴公交”、“快滴之家”和“滴米”等品牌。


        其次,滴滴打車未來可能還會涉足與車輛檢修、零配件等相關線下維修業態。比如,滴滴打車提前布局涉及“培訓業務”的“滴滴大學”以及“車輛檢修”的“快滴之家”則表明未來滴滴可能會涉足更多與車輛服務相關的傳統領域。

        最后,滴滴打車不排除通過收購或參股接入地圖或導航服務領域。圍繞諾基亞可能出售Here地圖業務,有消息稱Uber可能欲花30億美元參與競購。反觀滴滴已經提前布局“滴滴導航”、“滴滴地圖”等商標,不排除滴滴也會效仿Uber通過收購或參股介入“地圖”和“導航”領域。相較于傳統地圖廠商而言,滴滴基于用戶需求產生的“地圖”或“導航”業務可能更有想象空間和發展前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滴滴打車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后,滴滴打車的商標保護策略和節奏似乎大幅提速,同時,也糾正了創業初期的一些錯誤做法,對一些尚未上線的服務提前進行了商標布局。


      友情鏈接
      亚洲欧洲无码精品国产AV

      <acronym id="ft86i"><strong id="ft86i"></strong></acronym>
      
      <track id="ft86i"><strike id="ft86i"></strike></track>